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8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2453亿元,同比下滑了2.7%。其中,8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288亿元,同比下滑6.4%,创近5年新低。
而昨日(9月15日),广东省药品监管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美妆重镇广东省近年来的化妆品产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拥有持证化妆品生产企业3008家,占全国总量约56.5%。一组组冰冷的产业数据背后,却揭示了为数不少的化妆品企业“消失”在行业当中。
404家生产企业“消失”自2022年以来,受疫情、政策严管、换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已有不少化妆品生产企业选择退出了行业。据青眼号外此前统计,截至2022年7月,至少有166家化妆品企业注销了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详见青眼号外文章《15个品牌“撤退”,166家工厂销证,美妆太难了!》)。而在9月15日,广东省药品监管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广东省持证的化妆品企业发展情况,这也让“消失”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被摆到台前。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15日,广东省拥有持证化妆品生产企业3008家,占全国总量约56.5%。按此计算,目前全国拥有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约有5324家。另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化妆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共有5728 家。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年,至少有404家化妆品生产企业“消失”,同比下滑约7.05%。值得一提的是,据青眼号外统计梳理发现,目前我国持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总数已低于2020年(2020年为5447家)。而仅从广东省的公开数据来看,广东省持证化妆品生产企业从2021年9月底的3155家减少147家,至3008家,下滑约为4.66%。
青眼号外还注意到,自今年以来,包括广东省、河南省、辽宁省等10余个省(自治区)均陆续发布了注销企业《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通知。据了解,在这些注销的企业中,有的是因为化妆品许可证到期后更换了厂址或公司名,但更多的,则是受疫情与行业门槛提升的影响,选择退出了化妆品行业。
广州一位有着12年化妆品生产经验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青眼号外,“有工厂销证是正常现象,新规的实施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行业竞争同样也加速了优胜劣汰。”他同时还指出,随着《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后面也许还有更多生产企业因无法达到新标准及当前市场大环境并不好,会以选择退出的方式止损。
备案数缩水34万+?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减少,全国化妆品备案数量也有不小程度的缩减。据广东省药监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广东省全省特殊化妆品备案数为11223个,占全国65.6%;普通化妆品备案数量为85.7万个,占全国69.1%。根据这一数据,青眼号外计算得出,2022年全国化妆品注册备案产品数量约为125.7万个(特殊化妆品17108个;普通化妆品124万个)。而此前国家药监局曾公开披露,截至2021年底,我国化妆品注册备案产品数量达到160余万个。换句话说,相比2021年底,全国化妆品注册备案产品数减少了约34万+。
▍截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对此,不少行业人士向青眼号外表示“并不意外”。“一方面是今年1月起,新备案的产品需要提交功效检测报告,这就让一大批品牌放缓了备案的节奏;另一方面,老产品因为资料补录问题,不少产品也或被动或主动选择注销了。”广州某资深法规人士直言。此前,广州麻尚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来成也曾告诉青眼号外,“新规后,由于品牌方改备案人政策后,品牌方没有能力补充资料,再加上新规大家都不想补功效评价,直接导致老产品大面积淘汰,老品淘汰比例估计不少于60%。”青眼号外也注意到,就在今年7月份,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连发两条通告,表示拟取消30万+件普通化妆品备案(详见青眼文章《30万+件化妆品要消失了!》)。
洗牌进行时工厂“消失”、产品备案数量缩水,反映到零售端,同样是“寒风阵阵”。今日(9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8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2453亿元,同比下滑了2.7%。其中,8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288亿元,同比下滑6.4%,创近5年新低。
▍截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蛋糕就那么大,少了一些企业,反而是好事。”当前,化妆品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注册人备案人的“能力”严格要求也是为了化妆品市场更加规范化,能力不足者跟不上新规的要求是必然的。“当整个市场逐渐稳定适应新规以后,有能力者也不断自我完善,今后的化妆品行业水平将有一个质的提升。”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持不同意见,“市场主体变少,新品减少,活力和创新减弱,来自小微品牌的冲击减弱,不一定有利于整体市场。百花齐放才是正道,这个市场,有大有小,竞争充分,才会更加繁荣。”但无论市场整体环境如何,具体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个美妆从业者身上,“活着”已成为热频词。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不少行业人士向青眼号外反映“活下去”的艰难。此前,青眼号外曾梳理今年上半年25家美妆全产业链上下游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化妆品企业出现了营收/净利润的下滑(详见青眼号外文章《活下去!寒气凌厉的美妆》)。上市化妆品企业尚且如此,更遑论小企业的艰难。也正如一位资深行业人士所言,随着一批企业、产品被淘汰,化妆品行业在系列新法规的监管下,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浮躁。“但终归是一句话,抱怨无济于事,行动胜于空谈,消费者最终买单的,还是企业在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加持下的优质产品。”同样,虽然当前行业寒风阵阵,但没有冬天不可逾越,绚烂的春天终会到来。
来源:青眼号外